中国早期的石碑因所在场所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立于宫室、庙堂之前的石碑用来观察太阳照射所形成影子的位置从而辨明阴阳的方向。立于宫门、庙门之前的石碑用来拴马等牲畜,如同后来的拴马石、拴马桩。立在坟墓边的石碑用以拴绳索系棺木入墓穴,原来用木柱子系绳索,后来改用石材碑石,石上钻有一穿绳索的小孔,待棺木入土之后,将石碑一起埋入土中。后来石碑不埋进土而留在地面上,在石上书刻墓主人的姓名及生平事迹,这样的石碑立在坟前或墓前神道上,成了墓碑与神道碑。这种在碑上书刻记事文字的方式不但用在墓碑上,也逐渐用到宫门、庙门、宫室、庙堂前的日影石和拴马石上,于是碑石上刻文记事成了石碑的主要功能。
祠堂的石碑刻记着这座祠堂所属家族的历史以及修建祠堂的经过,有的还附有为建造祠堂出钱出力的族人名册。北京颐和园万寿山前立有一座很大的石碑,正面有清乾隆皇帝书写的“万寿山昆明湖”题记,背面刻记修建清漪园(颐和园原名)的过程,所以它既是提名碑,同时也是一座记事碑。北京明十三陵、河北遵化清东陵和河北易县清西陵,在这些陵墓建筑群中,石碑也兼有题名与记事的功能。
寺庙里的石碑为数最多,它们多立于殿堂之前,中轴线的两侧。碑上多刻记与寺庙有关的事迹,包括寺庙性质、建庙过程、寺庙兴衰等等。有的寺庙由于历史悠久,记载这些内容的石碑数量增多。例如山东泰山下岱庙是历代帝王祭拜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的地方,传说开始于秦汉,如今庙内建筑虽然多为明、清两代所建,但自古留下的石碑却多达150余座。其中有珍贵的泰山秦碑,刻有唐代诗人杜甫名诗“望岳诗”的“望岳碑”等。
祠堂的石碑刻记着这座祠堂所属家族的历史以及修建祠堂的经过,有的还附有为建造祠堂出钱出力的族人名册。北京颐和园万寿山前立有一座很大的石碑,正面有清乾隆皇帝书写的“万寿山昆明湖”题记,背面刻记修建清漪园(颐和园原名)的过程,所以它既是提名碑,同时也是一座记事碑。北京明十三陵、河北遵化清东陵和河北易县清西陵,在这些陵墓建筑群中,石碑也兼有题名与记事的功能。
寺庙里的石碑为数最多,它们多立于殿堂之前,中轴线的两侧。碑上多刻记与寺庙有关的事迹,包括寺庙性质、建庙过程、寺庙兴衰等等。有的寺庙由于历史悠久,记载这些内容的石碑数量增多。例如山东泰山下岱庙是历代帝王祭拜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的地方,传说开始于秦汉,如今庙内建筑虽然多为明、清两代所建,但自古留下的石碑却多达150余座。其中有珍贵的泰山秦碑,刻有唐代诗人杜甫名诗“望岳诗”的“望岳碑”等。